內容來自sina新聞

百年前中俄茶路橋梁地圖現身



刊載於上世紀20年代的俄文教材上的"茶路橋梁地圖" 記者胡冬冬 翻拍(實習生 徐曄波)



"秋林公司"印制的茶葉包裝紙 記者胡冬冬 翻拍(實習生 徐曄波)

  本報訊(記者蔣太旭 實習生李牧曉)本報組織的"重走中俄萬裡茶道"即將成行。昨日,市政府參事陳勇向記者展示瞭一幅刊行於上世紀20年代的俄文及中文"茶路橋梁地圖",近百年前標註的中俄茶葉貿易線路圖,車貸信貸雲林崙背車貸信貸與本報此次重走線路一致。地圖是中俄萬裡茶道的歷史見證,顯示瞭漢口作為萬裡茶道的起點地位。

  地圖刊於俄文教材封面 茶葉之路以橋梁示意

  這幅地圖刊載於一本名曰《俄文津梁》"第一冊"俄文教材封面上。此教材16開本,書封面上、下部分別用中文印有"行政長官公署審定"、"哈爾濱秋林洋行發行"。此書除"封二"印有一頁中文廣告文字外,其餘內頁文字皆為俄文,或是一本在中國境內向人們普及俄文的教材。教材標註的出版時期為"1925年"。陳勇透露,此書由其朋友在哈爾濱發現。

  刊於教材封面的這幅中俄"茶葉之路"地圖尤為特別。地圖上,整個茶葉之路被畫成瞭一座長長的橋梁示意圖。橋上行人絡繹不絕,可以看到中俄商人和駱駝隊伍。長橋的起點為漢口,接下來依次標註瞭這座"茶路橋梁"所經過地方,有恰克圖"買賣城"、"伊爾庫茨克"、"托木斯克"、"托博爾斯克"。由於地圖幅面所限,這條"茶路"並未完整呈現,地圖上看不到盡頭的"茶路"隨著長橋一直往俄羅斯西部延伸,指向莫斯科、彼得堡方向。

  "茶路橋梁"以漢口為起點 同時標註俄文中文

  據瞭解,俄羅斯境內的"買賣城"、"伊爾庫茨克"、"托木斯克"、"托博爾斯克"均為百多年前近代中俄萬裡茶道所經過的重要城鎮。地圖中所呈現的中俄茶路橋梁線路與本報此次確定的重走中俄萬裡茶道線路一致。

  值得關註的是,圖中"茶路橋梁"以漢口為起點,並同時用俄文、中文標註;而在俄羅斯境內,"伊爾庫茨克"是唯一個用中、俄兩種語言標註的地名,沿線其他俄羅斯城市均僅為俄文標註。

 秋林洋行由俄商創辦 經營漢口茶磚獲巨大成功

  陳勇透露,教材上所提到的"秋林洋行"由俄國商人伊萬·雅闊列維奇·秋林創辦。據他考證,秋林於1837出生於伊爾庫茨克,20歲時開始在遠東從事商業活動。此時,俄國人在漢口開設磚茶廠,伊爾庫茨克是漢口至俄羅斯茶葉之路上的重要中轉站,秋林也抓住瞭這個商機,於1867年在傢鄉與他人合夥開辦瞭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秋林公司"。隨後,公司發展迅速,在俄國遠東城市開設多傢分公司。隨著中東鐵路的建設,他於1900年5月起,在中國東北哈爾濱等地也開瞭分公司。

  秋林公司靠茶葉起傢,生意獲得巨大成功,其經營漢口茶磚是重要原因。陳勇分析,秋林特意將"伊爾庫茨克"和"漢口"在地圖中作重點中俄雙語標註,顯示瞭這兩地的重要:一個是他的傢鄉,其茶葉事業肇始之地,一個是近代中俄茶葉之路的起點。

  市地方志辦公室專傢董玉梅長期關註中俄茶葉之路的研究,她認為,這張中俄茶路橋梁地圖非常珍貴,它生動地呈現瞭百年前中俄萬裡茶道的繁榮,尤其是刊行在俄國商人編寫的俄文教材封面上,彰顯瞭漢口作為近代中俄萬裡茶道起點的重要地位。

 俄茶商秋林賣茶有方

  鏈接>>>

  俄國茶葉商人秋林是如何經銷漢口茶葉的?昨日,陳勇先生向記者展示其收藏台北信用貸款車貸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的"秋林洋行"茶磚包裝紙,顯示瞭出這位俄茶商的精明之處。

  陳勇向記者展示的這張茶磚包裝紙展開長、寬為49.6厘米、28厘米,包裝紙底紋印制有俄羅斯風格裝飾圖案。包裝紙兩側正中分別印制兩幅圖案:一幅為俄羅斯風格的建築,建築前廣場上有行人、馬匹及騎馬者,顯得熱鬧非凡;另一幅為一個停著諸多船隻的港口,有的船上有煙囪,並冒著黑煙。根據包裝紙上印制的俄文說明,這兩處可能為俄境內經營茶葉的場所和茶葉儲運港口。其中的一幅圖上印有秋林公司的創辦年份"1867"。

  包裝紙上的兩行中文毛筆字尤為醒目,一為"秋林洋行茶莊專辦中國",一為"漢口各地名茶不誤主顧"。陳勇認為,這兩行字實際上是一句完整的話,表述瞭秋林洋行專門營銷中國漢口區域的茶葉,所經銷的是正宗"漢口各地名茶",為自己作瞭很俏皮的廣告。秋林的精明可見一斑。當年,秋林將當時在世界上著名的漢口茶運往俄國境內和中國東北地區,使秋林公司獲得大量利潤。

  據記載,1880年以來,秋林公司的發展一直良好。俄國十月革命以前,給秋林公司供貨的公司和企業,包括俄國和外國的超過500傢,秋林公司一年的貿易額達到3500萬金盧佈。陳勇說,這是相當驚人的,到1927年,哈爾濱已經開瞭3傢秋林公司商場,除瞭各種商業活動,秋林公司也從事過工業方面的活動。

  "秋林公司"現在仍是哈爾濱的一個老字號商貿集團,秋林洋行在哈爾濱的遺址得以保存至今,是哈爾濱的城市地標。陳勇介紹,這張包裝紙從一位朋友處淘得,迄今至少"百歲"瞭。

  (記者蔣太旭 實習生李牧曉)



新聞來源http://wh.house.sina.com.cn/news/2014-08-07/07184351763.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deha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